灰指甲,又稱之為甲癬,皮膚科、家庭醫學科門診所常見的疾病,輕微的灰指甲雖少有嚴重的併發症,但不雅的外觀,令人無比困擾又無法忽視。據統計灰指甲好發於60歲以上之族群,侵襲部位為手與腳趾甲,其中越80%的病例會涵蓋腳趾甲。
總體而言,年紀大者和免疫力低下者有較高的盛行率,灰指甲的型態通常分為五型:
1.遠端側緣甲下型
黴菌侵犯甲床和甲板,大於90%的灰指甲屬於此類型
2.白色淺表型
甲板表面被侵蝕,可侵犯整個指甲,約佔所有灰指甲的10%
3.近端甲下型
侵犯甲板近端從甲皺襞開始,一般發生於免疫功能低下及指甲創傷者,只佔所有灰指甲不到1%
4.念珠菌型
慢性甲溝炎、慢性黏膜表皮念珠菌症,和次發性念珠菌症,容易導致此型病變,通常發生於指甲創傷和感染者
5.全毀壞型
上述四型侵蝕毀壞整個甲床屬之
九成以上灰指甲是由皮癬菌感染造成,傳染方式是接觸到已被感染的人、動物、土壤、或非生物媒介,如鞋子、襪子、地板等等。利於病黴菌傳染的因子有:潮濕、溫暖、老年人、免疫功能低下之病患、HIV患者、使用公共澡堂、共用鞋襪、洗腎、糖尿病患等。
灰指甲較燒發生蜂窩性組織炎、肢體周邊循環不佳等嚴重併發症或社交困難。灰指甲與皮膚黴菌感染共存是很常見的。
研究指出45%的灰指甲患者有疼痛問題。共存皮膚黴菌感染者,患部會有紅斑、龜裂、脫皮、硬皮,甚至紅腫等現象,指甲可觀察到變白、變黃、變形、增厚、易脆、指甲分離、碎屑等。
台灣氣候溫暖潮濕,有利於黴菌的孳生,患處盡量要保持涼爽通風,尤其是足部,更要避免長時間悶熱。預防勝於治療,不要共用指甲剪、拖鞋、不要過度刺激指甲造成損傷、盡早治療皮膚黴菌感染等。
容易引發灰指甲的族群要有耐心接受長期治療,更要避免皮膚疾患自體傳染和再度復發。一般灰指甲留下不雅之外觀,也具有傳染力,因此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,以免傳染給周遭親友。
參考: www.tafm.org.tw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