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肌膚健康好氣色,水漾醫美光采您~

蕁麻疹   Urticaria

什麼是蕁麻疹?
是一種全身性過敏現象,是典型的皮膚第一型過敏反應。皮膚突然發生紅色會癢的膨疹,但通常持續不會超過24小時就會消失,但可能之後又在身體不同部位發生。有時比較嚴重還會產生喉頭浮腫、吞嚥困難、眼皮嘴唇腫脹等情形。
開始時全身各處皮膚出現紅色斑點,多集中在面部,腿部與手臂。然後紅點形成凸起的疹塊,面積逐漸加大,或者連成一片,一般都伴有劇烈的癢感。若用指甲抓撓會在指甲經過的地方形成條狀突起紅斑,與周圍疹塊相連。瘙癢一般持續一個小時左右,一般數個小時後紅腫才基本消退,有些甚至長達24小時,然後會自行消退。此後會在身體的另一部位或面部上再次出現類似的風團。
 


蕁麻疹分類
●  急性蕁麻疹來的快,去的也快,常常突然發得全身到處都是,大多發作二、三天,最長也不過是兩三週,就會自己痊癒。常是急性發作,全身有瘙癢,抓之有大小不一的風團發生。風團可相互融合成大片皮損,或成地圖樣傷害。急性病人往往呈紅色浮腫片塊,有的急性皮膚上可有水皰、大皰,稱大皰性蕁麻疹。有的中央可有紫斑發生,稱紫斑性蕁麻疹。粘膜也可受累,口唇腫脹,或咽峽部腫脹而造成喉頭水腫,致使呼吸困難,甚至窒息。皮膚往往在數小時內消退,但此起彼伏,不斷發生新的損害,嚴重的大片出血性皮損也可在數天內消退。
 
●  慢性蕁麻疹當反覆發作超過六個星期以上,甚至可見經年累月數十載的都有,特別在夜晚更明顯。致病因素會較急性蕁麻疹更困難找到,甚至找不到。
每天或幾乎每天均有發生的風團瘙癢。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病,任何年齡均可發生,但以年輕人、青春期後最多見。病因複雜,有免疫和非免疫兩大類因素,多數病因不清,可能與食物、藥物、感染、物理化學、系統疾病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。目前的治療措施主要包括去除誘發因素、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炎症介質和控制炎症反應等,對所有患者應擬定治療計劃。一般認為本病不能被根治,但可以控制。
慢性蕁麻疹分類還可進一步分為
1.   自發性的找不到病因。
2.   誘發性的物理性(冷、熱、日光)、膽鹼性、接觸性、水因性。
3.     
      • 膽鹼能性蕁麻疹-屬於人們常說的風疹塊中的一種。當受熱、精神緊張、攝入熱的食物或飲料,或在運動後,體溫略增,增熱的血流刺激大腦體溫調節中樞
      • 接觸性蕁麻疹-皮膚接觸某些變因原後發生風團紅斑,可分為免疫性、非免疫性和機制不明三種。非免疫性接觸性蕁麻疹較為常見。較常見物質為動物或植物如水母、蕁麻、毛蟲、粉蝶等,多種化學物質亦可引起。



那些狀況會誘發蕁麻疹
食物 : 常是蕁麻疹的主因.但一般都是造成急性蕁麻疹。海鮮類食物、蛋白質類、色素添加劑、防腐劑、調味品、酒、巧克力、咖啡、核桃、水果(草莓、芒果、奇異果、鳳梨、柚子、葡萄)、菇類、竹筍、香草。
藥物盤尼西林、阿斯匹靈、磺胺劑、鎮靜劑、止痛劑、消化劑、利尿劑和荷爾蒙等。
感染 : 當身體有念珠球菌感染、黴菌、牙齒化膿、慢性鼻竇炎、膀胱炎、消化道幽門螺旋桿菌等,也會造成慢性蕁麻疹,常被忽略此一因素。
蟲咬 : 如跳蚤、臭蟲、疥蟲等等。
環境中的過敏原如空氣中的花粉、黴菌、頭皮、灰塵、噴霧劑等。
內在的疾病如消化道障礙、紅斑性狼瘡、淋巴瘤、內臟癌、甲狀腺炎、肝炎、風濕性關節炎。
心理因素情緒緊張、精神壓力、睡眠障礙。
物理因素 : 只要搔抓或壓迫就會引起,或是碰到熱、碰到冷、甚至碰到水就會引發,也有些人一碰到日光的照射就會。
遺傳或自體免疫性 : 屬於先天體質性,由於人體產生自體免疫抗體所造成的。
內在荷爾蒙改變
 
 


如何保養與預防
配合醫師回顧接觸史 - 因多數蕁麻疹原因不明,只能從現有證據逐步抽絲剝繭
該停的藥藥物就停 -若吃了某種之前沒吃過的藥不久後發作,那麼這藥的嫌疑很大
該禁的食物先別吃 -常見兇手是海鮮(尤其甲殼類的螃蟹、蝦子)、堅果類(花生、杏仁),慢性蕁麻疹患者也最好不要碰辛辣食物與菸酒
減少皮膚刺激 -泡高溫熱水澡、穿著緊身褲、配戴手環及項鍊..等,都盡量避免
配合檢查淺藏疾病 -許多原因不明的蕁麻疹可能與慢性發炎和感染有關
一旦發作千萬不要抓 -建議可緩沖冷水或以冰涼毛巾輕敷紅癢處,趕緊就醫或吃口服藥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蕁麻疹 風疹 畫蚊症
    全站熱搜

    創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