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疹是一種普遍的皮膚疾病,導致患者皮膚紅腫、脫皮,除了造成生活上的諸多不便外,也會對患者的外形影響,令他們承受旁人不解的目光,帶來心理上的打擊。

1594633563345

濕疹的症狀可以透過生活習慣、控制飲食或適當治療緩和,然而一旦遇上天氣變化等外在刺激,許多患者都得面對不同程度的復發情況,要徹底根治更是一大難題。於是不少人認為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嘗試早在孩子年少時便多加保護。不過,這樣做會否弄巧反拙呢?

 

日常生活中本來就有各種細菌及寄生蟲與大家並存,如孩子在年幼時就開始接觸它們,其實是可令免疫系統慢慢變得成熟,並在過程中學懂分辨有害和無害的物質。相反,一直避免讓孩子接觸這些生物,那他們日後即使是面對無害物質,免疫系統亦有機會產生過度反應,增加患上過敏疾病的機會。所以,年幼時過度的保護及消毒是有機會帶來反效果的。

 

那應如何照顧孩子的皮膚才算恰當?

皮膚科醫師指出,在一般情況,不需要過度使用消毒紙巾、洗手液等消毒用品,一般衣物也不一定要用消毒水清潔,只要在孩子吃東西前及上完廁所後洗手時使用便可。即使孩子已患有濕疹,家長亦不需要頻繁消毒,但反而應多注意是哪些致敏源導致病情惡化。

 

建議家長可讓孩子在幼兒時期就多親近大自然,也不怕多接觸小動物,因為這將有機會減低他們日後的患上過敏風險。不過,大家同時亦要留意孩子有沒有天生對某些致敏源有敏感反應,並在日後選擇性避免接觸,否則便有機會再度刺激已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,影響病情。

 

濕疹就像感冒一樣,是一個皮膚發炎的表現,只是有些常發作,有些少發作.有些好的快,有些拖成慢性化.也不一定從小發作,至長大才發現也是非常普遍,尤其是老人由於皮膚老化流失骨膠原,皮膚變得乾燥,更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患上濕疹。


從醫學角度上,濕疹的成因很多,其中遺傳是主要因素,大約七成患者的家族中有敏感病歷史;但外來因素包括天氣轉變(如溫度或濕度的改變)、食物刺激,甚至空氣污染、精神壓力等,都有機會刺激本來屏障功能較差的皮膚,引起濕疹。

arrow
arrow

    創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